最新公告:

现在时间: ================================================================================ ================================================================================
进入报名通道
Enter

联系我们

学会秘书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10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2202048/2202554

Email:csrp@foxmail.com

网址:http://www.csrp.org.cn

 

期刊编辑部

电话:0351-2203446

 

微信二维码

通知公告

潘自强心系核与辐射安全——我们深切怀念敬爱的潘自强院士

创建时间:2022-03-17 17:10

潘自强院士,2022年1月19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惊闻噩信,痛心难平。

天尽哀思。满城素白。


潘院士离我们而去,

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叮咛嘱托,

他的理念思维,他的言谈教诲,

永远牢记在我们的心中,指引着我们向前。

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那个他,……

 

他个头不高,穿着朴素,但精力极为充沛。

1957年北京大学“546班”毕业后,就走进了我国第一个原子能科研基地。走上了他当时并不怎么情愿的‘测测量量’的岗位,一干就是一辈子。

 

他开始了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研究,

他发表了我国第一篇辐射防护方法学论文,

他研制了流气式β低水平测量装置,

他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辐射防护工作的五年总结,

他是钱三强所长点名破格晋升的辐射防护助理研究员。

他率技安室的同事们汇编了我国第一本辐射防护方法学专集,

他发表全面阐述“保健物理”诞生和发展的论文,

为同仁们指出了重监测、做评价的实用辐射防护的发展方向。

在李德平等老一辈科学家引领下,

他和同事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原子能科研基地的辐射防护监测体系。

 

有作为的知识分子都难逃那场“史无前例”的厄运,

刚到30岁的他就变成了“反动学术小权威”,被抛了出去。

他的勤奋和刻苦尽人皆知,下放劳动间隙他读英文版的《斯大林传》,

被扣上过“不专心于思想改造”的帽子。

他起得早,睡得晚,与其同住的人竟三年未在宿舍里见到过他,

他的勤奋好学正是上进年轻人的样板。 

他的“较真儿”更是知识分子中少有的,只要他认为对的,总是坚持着。

常常在需要高唱赞歌时,往往会伴有他“不合时宜”的意见。

他这种“不识时物”的弊端,也成就了他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使他总能站在辐射防护的最前沿。

引入苏联“放射卫生学”主导辐射防护的年代,

他却著文“保健物理概论”,坦言防护科学是物理和医学的边缘。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红旗下长大,早已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他又回到了同仁们中间,同事们又称‘潘老板’,他又开始了快马加鞭。

 

“抓革命,促生产”的号角响起,他又是第一个走进图书馆,

给同事们献上万余字“国际辐射防护进展”的调研,为的是补上失去的时间。

他受命调研“美苏大气层核爆炸造成的环境污染”,他作为政府代表团成员,

参加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认识到人类首要任务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

他不禁“看到了斯德哥尔摩大街上与人同行的飞鸟”,

更感到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暗下决心,“要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春天来临,知识分子得以“平身”,

他拿到了全国科技大会奖,技安室牵头的三项奖中他牵头了两项。

197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为了使祖国繁荣富强,我一定要发愤,发愤,再发愤!”的宏伟誓言,

指引着他更加勇往直前。

 

他的办公桌,从室主任、局长到科技委主任,

都是堆满了书籍和字迹工整的文稿,却没有放个饮水杯的空间。

在走廊里碰到他,你听到的问话常常是:‘你那个事做完了吗’?

他的脑袋里装着所有人工作的“任务单”。

“文革”后,他是那个哄孩子、做饭和走路都戴着耳塞机

坚持听学英语最认真的那个人。

此后他多了出国开会,请进来,送出去,他的国际交往变得更为频繁。

他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再加上他那顽固湖南方言的干扰,

他把‘氡’说成‘灯’,看见人家不解的表情,他就跟上英语‘Radon’

对方释然了,没想到,他学的英语还可作为汉语的‘校音’。

与他的口才不同,他的文思汹涌,一笔一画的方块字‘小学生’都能看得清,但他写得比‘大学生’还要快,草稿就是定稿,可直接发送期刊,付梓。


他率先带队开展了北京市天然辐射本底调查,跑遍郊区的山梗土路,

他坐上跨斗摩托车,扛上长杆辐射测量仪,他率‘敢死队’又出发。

在去外地开会的火车途中,他与同事们中途下车就地测量,反复测量比较,

集体落车了,他们只能坐下班火车追赶遗留在前趟火车上的物品行囊。

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核工业30年辐射和非放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质量评价,

率578人评价核工业42个单位、覆盖60万km2土地、1.5亿居民,

经费自筹,来自他和王志波的动员。历近20年,堪称团队合作的典范。

专家鉴定会认为该成果是“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证实了核工业的环境安全,为我国环境科学作出了贡献,

更为我国发展核电提供了环境支持,振奋了业界、震惊了“洋人”。

 

他是我国最早重视和关注辐射防护标准的人员之一,

我国国家层面上辐射防护标准前后共四代、有六个版本,

其中五个版本都有他的参与,留有他涉足的身影或贡献:

1962年他著文商榷沿袭苏联的第一代辐射防护标准:“放射卫生防护规定”;

1965年卫生部安排李冬和他(执笔)了“放射卫生防护规定”的修改,

完成的“征求意见稿”因“文革”的到来,而未能走到流程的终点;

1981年起他率团队致力于国际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保护标准的调研,

翻译了41个法规、标准,形成12册共14本的汇编发行。

1987年他主持第三代辐射防护标准GB8703-88的编制;

1995年他被国家核安全局等四部委联合聘用

作为召集人率七成员参考IAEA BSS-115完成第四代标准的编制和宣贯。

直到今天,GB18871-2002仍然是在执行的国家辐射防护标准。

他是最早引入ICRP体系和理念,

对我国辐射防护标准编制和发展贡献最多的人。

 

他最早著文“从环境保护看发展核能的必要性”,吹响核电是清洁能源的号角,

他起步“能源-环境影响”比较的系列研究,为我国核电发展提供环境指导。

他主持“内陆核电厂的安全、环境问题研究”,

他指出:“世界一半以上的核电建设在内陆,滨海、内陆之分是个伪概念”,他组织对拟议的三个内陆场址再评估,内陆发展核电时机已经成熟,

他牵头倡议呈报“我国应该尽快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建设的建议”,

邀请2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有识之士签名,共同向中央领导上书。

2013年他动员多学科人员,更新《中国辐射水平》,编写中国的UNSCEAR报告书,

他主编的“中国辐射水平与效应”也即将出版发行。

他在主持/领导的多项重大的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保护课题中,

正确地摆放了自己和他人的位置,带动了团队一批批人共同进步成长。

他高标准要求自己,既善于率团队拼搏,又关注谋略,并且敢于担当,

他对所有的同行人都一视同仁,曾经反对过他的人也不必担心,

在众多的辐射防护精英中,他不是天资最聪颖的那个,

却是口碑最好的那位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保护的领军人。

他一贯刻苦和勤奋,他坚持认真和求实,他一心朴在事业上,

他是我们敬仰的“舍小家,为大家,顾国家”的那个人。

潘自强院士心系核与辐射安全,

他总是站得比别人高些,看得比别人远些,比我们早几年部署应该有的攻关,

他真诚、善良,靠谱,让人敢于跟随和师从,

他的学术著作等身,为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辛勤耕耘,

他是第一批硕士/博士生导师,培养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硕/博士37名,

他的弟子活跃在核能及其应用的各个领域中,桃李天下,春晖四方,

战斗在核燃料循环系统和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准备的第一线,

为我国的核电站建设和运行安全把关;

工作于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中,活跃在核能国际交流的舞台上,

为我国核电事业实现领跑,为我国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

 

潘自强院士,安息吧,

潘自强先生千古!


2022.01.31


注释

►北京大学“546班”,国家出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需要,1955年北京大学建立物理研究室,即技术物理系前身。从各大学已读完物理系三年级的学生中挑选进入北大学习一年。因在546大楼上课,又因保密原因,故称546班。入学时听过“546”的奠基人钱三强先生的动员报告,动员大家学好核物理,报效祖国。

潘自强是1956年9月从武汉大学到北京大学学习,统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57届毕业生。

►四部委、七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联合组成的标准编制组,请潘自强为编制组召集人,聘请叶长青,张延生,吴德强,郑钧正,金家齐和夏益华七人成立编写组,编写组成员均以个人名义接受聘用,不代表各自单位。还聘请李德平,吴德昌,魏履新做高级顾问。

►IAEA BSS-115,是IAEA等六大国际组织联合编写的《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IAEA安全丛书115号),1996。潘自强从IAEA带回BSS-115最新版本,牵头将其翻译成中文,1997年出版。

►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是1928年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ICRP的建议书和出版物传达的理念和确立的体系,是各国制定辐射防护标准的遵循和基础。1997年潘自强当选为ICRP主委员会委员。

►UNSCEAR,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是1955年成立的联合国下属机构。潘自强自1996年起任UNSCEAR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UNSCEAR自1958年起陆续出版以评价电离辐射对人类和环境影响为主题的报告书。1977年起报告书定名为“电离辐射源水平与效应”,1996年潘自强效仿此书名编写了《中国核工业水平与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陈凌 等 编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辐射安全所简史(1958-2013),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1

苏剑尘,我们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北京大学物理百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3


作者:

白光,中国核工业北京华清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退休

冷瑞平,中核集团公司安防环保卫生局,研究员,退休

骆志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陈晓秋,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