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现在时间: ================================================================================ ================================================================================
进入报名通道
Enter

联系我们

学会秘书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10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2202048/2202554

Email:csrp@foxmail.com

网址:http://www.csrp.org.cn

 

期刊编辑部

电话:0351-2203446

 

微信二维码

通知公告

与潘院士工作生活二三事

创建时间:2022-01-26 11:07

 

与潘院士工作生活二三事

潘自强先生立足国际视野,意志坚定,积极向上,工作占据了他生命的全部。除白天上班工作外,晚上、周末还要安排学术活动或著书立作,指导青年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有一次晚饭时,我问潘自强先生:“您工作这么繁忙,身体承受得了吗?”潘先生说:“还是可以的,因为投入,所以不觉累。”我又问:“您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能保持得这么好,是什么原因呢?”他回答:“可能小时候贪玩吧!运动多身体就好。”

 

潘自强先生在提升中国核与辐射安全水平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潘先生指导中辐院牵头组织开展了我国核电厂应急体系以及核事故应急评价能力的建立,推荐中辐院作为嫦娥任务辐射应急的技术支持单位,并持续指导我们的相关工作。一次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专家委会议,我因有另一会议要做大会报告而提前退席,作为主任委员的潘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下一次见到我时,特意批评我为什么提前离开,并把嫦娥任务的相关情况告诉了我。我仔细汇报了我们的工作安排和现场准备,潘先生特意叮嘱:“要系统考虑准备工作,响应流程要科学、合理!”在潘自强先生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的技术和能力不断进步,后来两次得到国家部委的表彰,感谢潘自强先生四十年来的亲切教诲!

 

——中辐院 张建岗

 

和潘院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潘院士永远离开我们了,离开了他眷恋的家庭和事业。这几天一直关注着他的学生、晚辈们回忆他的文章,一个和蔼可亲、爱国敬业、尊重科学、不媚权力的长辈和导师的形象一直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

 

 

初次见到潘院士是20多年前的2001年8月初,潘院士带着国内几个相关单位的同志,赴四川降札温泉地区开展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降札温泉区是我国的一个高辐射本底区,野外工作,加之高海拔的地理特征,使得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走路稍快一点就气喘吁吁。当时的潘院士已经60多岁,不仅白天指导我们这些30多岁的人选点、监测、评估,每天晚饭后都要召集大家,鼓励每一个人提出问题和建议,商讨并确定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几天紧张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但潘院士对待工作的满腔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方法都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之后还参加过几次潘院士主持的图书、手册的编制工作,除了对内容、进度的严格要求外,在署名的问题上,潘院士一直坚持,谁做了工作谁署名,告诫大家一定要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杜绝浮夸和学术不正之风。

 ——中辐院 张庆利

 

 

 

潘自强院士:我事业发展的启迪者

 

在潘自强先生组建的亚太地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培训中心主办的ICRP 60号报告宣贯会上,我第一次见到潘先生,彼时他正担任核工业部安防局局长。之后在我的事业发展道路上,经常得到潘先生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怀着感激之情,回忆那过往的点滴。

 

潘院士一直对核辐射环境模拟技术予以关注和指导,他1998年担任核辐射环境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2年中核核环境模拟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重点实验室大量工作中产生的研究成果都得到了潘院士的关心,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是,2018年八十多岁高龄的潘院士主持“核环境模拟技术研发平台设计与建立”成果鉴定会,对实验室发展、能力和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核环境模拟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潘院士的关怀和鼎力支持。

 

 

2008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IRPA12

 

2002年3月23日~4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邀请,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代理执行主席叶内洛夫一行5人来华进行科学访问,此行的目的是在与中国原有合作领域(能源、环境、土地利用、人口研究、社会保险)基础上,探讨在农业发展(ERD)、自适应动态网(ADN)和生物圈的核辐射安全(RAD)三个新领域的合作。2002年7月22日~24日,IIASA生物圈的核辐射安全(RAD)项目负责人Parker教授和Novikov博士来华访问,他们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强院士就共同开展“全球核遗留物——中国案例”研究任务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协议,其中一项内容即“远东核危险场址假想事故释放放射性物质的跨国界大气迁移”,笔者被选派参加该项研究,通过参加2004“青年科学家暑期项目”(YSSP)来开展研究工作。Parker教授指导开展研究,研究方向“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海岸地区核危险场址释放的放射性核素大气迁移模拟”。以该项工作为契机逐步建立了我院放射性核素大尺度迁移轨迹、粒子扩散模拟技术以及核场址放射性物质长距离迁移辐射影响风险评估方法,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气载放射性污染物长距离迁移辐射后果评价系统。

 

潘院士是我国核安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军人,在我参与、主持的许多重大项目的评审、成果鉴定中,如中国核电厂大气弥散实验与理论研究、核试验区治理工程初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潘院士始终站在辐射防护理论前沿的高度,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永远怀念潘先生!

                   ——中辐院 姚仁太

 

来源: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