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现在时间: ================================================================================ ================================================================================
进入报名通道
Enter

联系我们

学会秘书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10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2202048/2202554

Email:csrp@foxmail.com

网址:http://www.csrp.org.cn

 

期刊编辑部

电话:0351-2203446

 

微信二维码

通知公告

潘自强院士的三句话,字字铿锵,言犹在耳!

创建时间:2022-01-26 12:51

白光  骆志平  陈凌  王惠

 

潘自强院士已经离开了我们。我们中的长者是与他相识50多年的老朋友,稍年轻些的也已与潘院士共事多年。回忆过去点滴,历历在目。近些年为编写《辐射安全研究所简史》,我们与潘院士更是经常聚在会议桌前。他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他曾经说过的三句话言犹在耳,字字铿锵、饱含深情,激励着我们慢慢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成事。

 

“我这个炎黄子孙暗暗下定决心:为了使祖国繁荣,一定要发愤,发愤,再发愤!”

 

1972年6月,潘自强作为我国政府代表团成员第一次走出国门,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第一届世界人类环境会议。“让我感到新鲜的不仅是斯德哥尔摩街上与人同行的飞鸟、清洁优美的环境,还有他国的富裕和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想到了1964年在河南农村看到的落后景象和农民生活的艰苦,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这个炎黄子孙暗暗下定决心:为了使祖国繁荣,一定要发愤,发愤,再发愤”!

1978年,“科学的春天”到来,潘自强也实现了久违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怀揣着使祖国繁荣富强的理想,他开始与时间赛跑。《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吹响了人类保护生存环境的号角,也促使潘自强扬起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风帆。

1981年,潘自强率队开启了核工业30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论证了核工业环境的安全性,为推动我国核电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2011年,他参与了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2012年,主持了内陆核电厂及核能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安全、环境问题研究……

当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对能源结构“降压减负”的必然选择,潘自强始终在为我国核能发展的强国战略出谋献策。他的发愤前行,引领了众多同仁和学子为祖国核能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白光(左)同潘先生(右)在日本参加交流合作活动时合影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是做人的原则,更是辐射防护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辐射防护是保障安全的科学,在科学面前要坚持真理,不能惧怕来自各方的压力。如果你坚持了,加强了安全防护措施,就保证了安全,使工作顺利进行;如果你动摇了,隐患未能及时消除,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惨重损失。”这是潘自强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几十年躬身实践的深切感悟。在他看来,“安全无小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是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

因此,潘自强成为严格执行标准的那个人,成为盯着隐患不放过、不解决不罢休的那个人,成为会讲“不合时宜”话的那个人。正因为他的执拗和实事求是,保障了工作的安全和事业的发展。

 

2005年,陈凌(右一)与潘先生(右二)参加学术会议工作合影

 

“一个人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也不要忘记同事和朋友也要实现他们的价值。”

 

潘自强在工程院院士自述里说:“从事科研和工程,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没有一个亲密无间、共同奋斗的核心,是不能取得任何重大成果的……一个人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也不要忘记同事和朋友也要实现他们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课题和项目往往需要团队作战,站在塔尖上的那个人也需要同事们的奋力托举。能够借助团队并建立起梯队的科学家才更容易攀上高峰;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发扬团队精神才是成功的关键。潘自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正确地摆放自己的位置,恰当地处理了这其中的关系,带动了一批人成长。

核工业30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于1981年起步试点、1984年全面铺开,历时8年,涉及核工业系统矿冶、元件、铀同位素分离、反应堆、后处理、核材料冶金与加工和研究系统的42个单位,含45个子课题,近六百名科技人员参与。潘自强以“下围棋”的战略眼光,以及“打桥牌”的联合态度,带领大家取得了“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团队成员也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得到了成长和提高。

2008年,骆志平(右一)在日本东京参加国际会议期间,与潘先生(左二)合影

 

潘自强院士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这三句话仍催人奋进。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沿着他和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实用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保护的大道,继续为中国核能事业发展和核电建设腾飞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